【市级报道】深晚报道|战疫中的盐田人 90后社工唐婷:愿做星辰照亮禁锢的心灵

发布时间:2021-01-14

本文转载自深圳晚报


唐婷是盐田区海云社会工作服务社里一位 90 后党员社工,也是盐田区最早的精神卫生领域社工。她觉得,每位患者都有独特的精神世界——或是封闭、或是孤独,在她多年前的实习日记中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任何人都应该被尊重,就像普通人也会得感冒或者其他病一样,精神病也只是一种病。精神病人不应该遭受异样的眼光,他们需要的是关心和照顾。" 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扩散的时候,她依旧心系患者,不畏病毒,坚守岗位,愿做黑夜中的星辰,用荧荧之光守候和陪伴疫情中孤独的患者。

和患者一起成长

2016 年,唐婷离开象牙塔,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精神卫生社工。在 4 年多的时间里,她陆续接触服务对象,甚至在疫情期间也毫不放松,坚持跟进并开展服务," 有的服务对象我已经跟进了 2 年、3 年甚至 4 年,怎么能因为疫情就中途放弃、置他们于危险与恐惧之中呢?" 唐婷说道。

" 对于患者和家属而言,从疑似到确诊的那段时间是一个很难度过的阶段,因为对未来的恐惧,疾病知识的缺乏,社会的偏见和病耻感等等,会让他们承受很多疾病以外的痛苦。" 唐婷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他们,她会疯狂学习疾病知识,也会因为患者康复进展较慢而失眠。

四年来,她一路付出,也一路收获,当康复者开始上班时、当康复者作为义工来服务社区时,她比谁都开心。" 很感恩能够在患者和家属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很幸运能够一路陪伴患者由‘惶恐’到‘平静’,陪伴家属从‘焦虑’到‘平和’。" 唐婷说。

陪伴他人重开笑颜

2018 年 11 月,唐婷服务的辖区发现疑似精神障碍独居女性芳姐(化名)。芳姐为外地迁入的户籍人口,邻居们发现芳姐将自己剃成光头,还经常将自己家中的东西往外扔,在半夜里大吼大叫。在 " 山竹 " 台风期间,芳姐甚至把自己反锁在超过 20 层的高层阳台外面,直至物业发现报警,消防到场,通过撬门的方式将才将芳姐救出。

唐婷与芳姐第一次见面时,她满脸憔悴,但又十分警惕,头上、身上有多处出血点,疑似用针扎的痕迹。" 她说经常有人和自己讲话、聊天,那人建议她用零下 20 度的水洗澡来治疗自己。她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好了。" 唐婷说,为了帮助芳姐,社工联动盐田街道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关注她的生活状况、情绪状态;并协同街道多次与卫计、公安、民政等部门就芳姐的救治救助问题进行协商,同时帮芳姐寻找家属。

最终,在唐婷的帮助下,芳姐申请了相关医疗救助和福利补贴,最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在社工的陪伴下,芳姐逐渐理顺了自己的生活和经济问题,也重新和女儿取得了联系。" 现在的芳姐状态已经不同往日,头发长了,笑容多了,状态也越来越好。" 唐婷说。

虽然生活仍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但芳姐已经能够坚强的面对挑战。每次见到唐婷时,芳姐都说:" 非常感谢盐田街道精神卫生服务团队的帮助,让自己获得了重生,一定好好服药,好好治疗,康复好后再次投身事业,回报社会和国家。"

始于情怀而不止于情怀

尽管疫情期间继续工作会有危险,但唐婷丝毫不愿停下服务的脚步,自从她加入精神卫生领域社工工作以来,4 年多的时间兢兢业业,已为 36 位服务对象整合民政救助、就业资助、医疗救助、法律资源、康复资源、心理咨询等资源,协助服务对象解决住院治疗费用、维权、康复以及个人成长创伤、家庭矛盾等问题,累计整合救助资金超过 30 万。

" 做社工有一个很好的‘便利’,那就是可以用一生的时间了解多种人生。" 唐婷如是说。在她的精神卫生社工之路上有一份 " 执念 " 和一份 " 柔软 ",这份 " 执念 " 是对理想和情怀的坚守,是对公平和正义的坚持,足以支持所有付出,包括投入服务的精力和投身学习的毅力;这份 " 柔软 " 是对服务对象的感同身受和守护,可以支撑度过职业瓶颈和倦怠,走向卓越。

心中有光,就不畏道阻且长;初心犹在,终会行则将至。唐婷,一位一直在路上的社会工作实务践行者,始终将患者权益放在第一位的专业探索者,期待她在服务实践的行业浪潮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