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深圳晚报
" 疫情防控时期,连普通人都会多多少少产生恐惧心理,更别提精神障碍康复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林永婵说。林永婵是中级社工师,也是一名在盐田区任职十年的精神卫生社工。
不轻视任何案例,陪伴每一位患者度过寒冬
林永婵所在的盐田区精神卫生社工服务项目是由 11 名专业精神卫生社工组成的团队,团队除了协助精神障碍康复者及家属申请相应的福利补贴,为康复者提供就医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支持、职业康复等个案服务外,还常常组织团体活动、社区宣教活动,促进康复者与社会的交流,增加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因为要负责整个辖区的精神卫生服务,所以一名社工至少要跟进 50 位患者。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依旧要敲开每位康复者的家门,主动去发现康复者的需求,积极与康复者沟通,查看康复者的状态。" 平时我们主要去检查康复者有没有按时按量吃药,并教康复者家属如何和康复者相处和沟通。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还要对他们做疫情知识普及,教他们怎么正确佩戴口罩。" 林永婵说,在防控物资紧缺的时候,她将向街道申请的 200 多个一次性医用口罩上门分发给康复者,而自己和团队的成员们只能依靠普通的防尘口罩一直支撑到疫情形势好转。
除了防疫物资紧张,疫情期间普通医院的精神科不开诊也给团队的日常工作带来困难。" 如果有状态不对的康复者,我们只能马上给医生打电话或者视频沟通,让医生通过线上诊疗、开药,我们再帮忙把药品转交给康复者。" 林永婵说。

此外,林永婵还会面临很多突发事件。" 疫情防控期间,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梅沙街道有一名女士因为不愿意戴口罩,站在楼顶想轻生,情绪非常激动。" 在现场,林永婵看到了年轻漂亮的思思,她精致的妆容因为情绪失控已经花了," 因为思思觉得戴口罩遮住了自己的美貌,所以不肯配合,她男朋友说了几句,她就想轻生。"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却让林永婵警惕了起来。经了解,思思曾经患有精神障碍。因为她不是盐田居民,她的亲戚担心负责的社工不会重视。但很快,林永婵的举动让他们放下了心。
林永婵先向思思解释了戴口罩的重要性,又运用心理专业知识对她进行正面引导,通过四个小时的音乐治疗、心理疏导,思思的情绪终于平复了下来。
尽管思思很快就离开盐田,但是林永婵依旧没有轻视,又把音乐治疗、冥想瑜伽的方式教给她的男朋友和亲戚,嘱咐好日后该如何与思思相处后才放心离开。林永婵的热心和体贴正如梅沙街道综治办的主任张生根对她的评价:" 她永远像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位康复者。"
24 小时待命,通宵达旦只为保证患者安全
2020 年 2 月初,林永婵接到梅沙街道和派出所的通知,她所负责的服务对象阿德再一次因不戴口罩出门而被群众举报了。" 他完全没办法理解戴口罩这个行为,他不想戴,但家人逼着他戴,所以就离家出走。过年期间去找了他好几次。" 林永婵告诉记者,尽管她和同事已经对每一位康复者都进行上门解释和安抚,但像阿德这样不理解疫情防控要求的康复者还是不在少数,因为太抗拒而导致离家出走的患者就有三个,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社工们只能 24 小时待命,随时准备处理心理安全危机。
" 阿德是一个有自杀、自残倾向的康复者,我们只能把他直接送去康宁医院,以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林永婵说。
但将阿德送达康宁医院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阿德这次离家出走整整走了五天,翻垃圾堆、睡草坪,所以生病了,又咳又吐,体温还偏高。" 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康宁医院不敢接收这样的病患,林永婵只好紧急将阿德送到市里进行核酸检测,等出阴性结果后,才能将阿德送入康宁医院。
张生根主任回忆道:" 阿德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时已经凌晨 1 点钟了,近十个小时,林社工一直陪同在阿德身边,寸步未离。"
阿德入院后,林永婵每周定期打电话给院长了解阿德的情况,给予阿德极大的心理慰藉。此外,在她的积极沟通下,阿德的公司依旧为阿德照交社保,让阿德一家不会因为治疗费用而造成生活困境。
37 天后,阿德康复出院了。" 阿德能这么快康复,离不开林社工的悉心照料。她现在还经常和阿德视频通话,如果发现阿德的药不够了,还会主动联系医生给他网上诊疗,医生开了药她再帮我们寄过来,我们觉得太温暖了。" 为了感谢林永婵,阿德的姐姐特意送来了一面锦旗,并表达了最深的感谢。

" 我们都说疫情就像寒冬一样,现在天气回暖了,我们也想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些患者感受到暖意。" 在采访中,林永婵多次提到,自己的工作很平凡,她说自己只是和康复者交朋友,只要能得到他们的一句 " 谢谢 ",就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